
當前位置:首頁 >> 政務公開 >> 信息公開專欄 >> 信息公開目錄 >> 政策法規 >> 政策解讀
新華社:“河長制”如何邁向“河長治”
索 引 號: zcfg-zcjd-2019-00074 | 主題分類: 農業、林業、水利 -- 水利、水務 | 發文日期: 2019年03月12日 |
發布機構: 房縣水務局 | 文 號: 無 |
今年兩會期間,全國人大代表、浙江湖州市長興縣煤山鎮新川村黨總支書記張天任提交了一份《關于從“河長制”到“河長治”再到“河長清”,破解水體治理難題的建議》,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,建設天藍、地綠、水清的美麗中國建言獻策。
目前,31個省份已全部建立河長制,共有30多萬名各級河長在崗履職,群眾“見河長”成為常態。如何因地制宜推動河長制從“有名”轉向“有實”,邁向“河長治”“河長清”?
“不光要眼里有河,更得要心里有河。”在調研過程中,一位河長的感悟,讓張天任記憶深刻。他說,河長制建起來后,能發揮好作用,關鍵在于讓河長真正參與到經濟社會治理中來。
張天任建議,積極吸引社會各界人士加入到河湖治理的行動中來。此外,大力推廣“河長+河道警長”管理模式,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,建立完善政府主導、社會共治、屬地負責、行業監管、專業管護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,對肆意傾倒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和河道排污等行為堅決從嚴從重查處。
科學治水,要全面提升治理水平。張天任建議,要大力推廣“河長APP”反饋信息等科技手段,創新建立河(湖)長制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和護河員巡查軌跡查詢系統,共享水資源保護、水域岸線管護、水污染防治等有關信息。